2022
10/18
22:42
來源
淮安新聞網
分享
10月16日上午,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習近平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所作的報告,在淮安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宏偉藍圖催人奮進。廣大干部群眾紛紛表示,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會場內熱議
黨的二十大代表、盱眙縣桂五鎮養老黨支部書記、敬老院院長李銀江:
扛起新的使命,讓黨徽在敬老院閃閃發光
“我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帶回去,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到田頭宣講,幫助更多的人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激勵大家愛崗敬業、埋頭苦干、開拓創新、勇毅前行,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淮安大地生根、開花、結果。”李銀江說,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他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十年來,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作為一名基層黨代表,李銀江表示,將繼續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繼續當好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紐帶,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李銀江說,作為鎮養老黨支部書記、敬老院院長,他將扛起新的使命,大力發展養老事業,致力打造花園式、賓館式敬老院,讓黨徽在敬老院閃閃發光,讓黨旗在敬老院高高飄揚。在農村新型社區成立居家養老關愛驛站,為老人提供就餐、醫療、護理、信息、采購、維權等服務,讓更多的老人享受新時代的發展成果。
黨的二十大代表、洪澤區“水上百合”志愿者協會黨支部書記鄧紅:
凝聚更多力量,助推淮安公益事業蓬勃發展
“宏偉藍圖已經擘畫,腳下的路徑更加清晰,肩上的責任必須擔當。”鄧紅表示,在現場聆聽總書記的報告后,她感到非常振奮,同時也感覺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和一名小學老師,鄧紅尤其關注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報告中,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這是黨的召喚、人民的期盼。
鄧紅表示,今后要做的就兩個字——奮斗。她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遞給更多淮安百姓,凝聚更多力量,助推淮安公益事業蓬勃發展。“水上百合”志愿者協會將按照黨的要求,圍繞人民的期盼,做好社會事業、教育工作領域的民生實事,特別是“ 一老一小一鄰一特”急難愁盼的事,把志愿服務工作做得更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
會場外響應
淮鋼特鋼軋鋼廠三軋車間副主任楊庚豹:
扎根生產一線,堅持創新實干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楊庚豹表示,作為一名生產一線工人,他深受鼓舞。
從只有高中文化的普通職工到開拓創新的技能大師,楊庚豹用了近40年時間。其間,他先后獲評省文明職工、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首屆“淮安工匠”等,獲頒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以他名字命名的“楊庚豹技能大師工作室”堅持立足生產一線,為企業改進各種類型技術近10項,其中6項成果獲得國家實用型專利,為企業解決了產品質量等問題,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年創經濟效益近千萬元。
楊庚豹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切實做好“傳幫帶”工作。在他看來,鋼鐵企業的發展關鍵在人才,只有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才能為企業發展增動力、為鋼鐵行業發展添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楊庚豹表示,他將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工作,帶領企業技術骨干不斷改革創新,提升工藝水平,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淮安市總工會志愿者協會會長郭玉鳳:
踏踏實實干工作 繼續奉獻光與熱
16日上午,郭玉鳳穿著正裝、佩戴黨員徽章,來到清江浦區京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盛況。會場上,她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報告,聽到動情處,不由自主地搖起手中的國旗。
今年57歲的郭玉鳳,曾是一名市政養護工人。工作中,她認真負責,和班組同事負責養護近100公里的下水道和5000余座窨井,先后獲評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省建設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省十佳文明職工、省十佳服務標兵、省勞動模范等。2015年退休后,郭玉鳳成為一名志愿者,每月5日、20日跟隨“520愛心聯盟”志愿者為孤寡老人理發、掏耳朵。身為淮安市總工會志愿者協會會長,她帶領志愿者深入市區困難職工家中,摸底排查情況,為困難家庭送去關懷和溫暖。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為一名退休老黨員,我深深明白這些成就都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郭玉鳳激動地對記者說,黨給了她這么多榮譽,今后她將繼續弘揚志愿精神,當好表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在平凡崗位上貢獻力量。
淮安區欽工鎮宋集村黨總支書記谷洲:
矢志不渝促進鄉村振興
“令人振奮、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淮安區欽工鎮宋集村黨總支書記谷洲用12個字表達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盛況的心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更加堅定了谷洲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繼續奮進的決心和信心。
2012年9月,谷洲被任命為宋集村黨總支副書記。此后十年,他不斷創新探索鄉村振興路子,推動項目招引,繪就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畫卷。宋集村從省定經濟薄弱村轉變為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村集體和村民實現“雙增收”。2021年,宋集村獲評“江蘇省衛生村”。2022年1月,谷洲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稱號。
“今年的碧根果大豐收,真是太高興了。”谷洲分外喜悅,“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集體經濟增收、村民得實惠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下一步,他將更加重視合作經營發展,繼續探索實踐,帶領宋集村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力度,讓更多農民從繁重的農活中解放出來,騰出時間務工掙錢;完善“土地租金+分紅制度”,讓村民獲得“真金白銀”。同時,帶領村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實施“水果采摘+農家樂”多元化經營模式,為游客提供休閑觀光、特色采摘、農家菜品嘗等服務項目。
淮安市檢察院一級檢察官李思雪:
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法治公平正義
“作為一名檢察官,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落腳點是踐行法治理念,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以‘人民滿意’為標尺履職盡責,不斷增強檢察供給、體現檢察擔當。”淮安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第二檢察部主任、一級檢察官李思雪說。
14年前,會計專業畢業的李思雪考入基層檢察院。14年來,從檢察“新兵”到業務“標兵”,李思雪以行動和智慧詮釋為民情懷,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榮記個人一等功。今年8月,李思雪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今后,我將精準辦案、認真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李思雪表示,將認真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找準新時代監督工作的發力點,確保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讓人民信仰、敬畏法律。她將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做經濟發展的護航人,在精準辦案的同時,做好檢察辦案的“后半篇文章”;在辦理涉企案件時,主動釋放司法溫度和善意,護航民企健康發展,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檢察保障。她將堅持以“人民滿意”為標尺,做人民美好生活的法律守護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切實把為民辦實事融入各項檢察工作,加強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的協作配合,強化訴源治理,提升辦案效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淮陰工學院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華學成:
扎實推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信心倍增、充滿干勁。”淮陰工學院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華學成表示,他將精心組織和發動廣大師生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廣大師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華學成表示,多年來,淮陰工學院持續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以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以應用型科技創新服務為方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重點、以科研技術創新為突破、以科教深度融合為路徑,強化國際合作交流,打造高端科技平臺,承擔國內外高層次項目,產出高水平成果,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青年強,則國家強。“站在新起點,我們將繼續秉持‘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理念,以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華學成說。
淮安生態文旅區富城路辦事處濱河社區黨委書記、主任袁彪:
畫好社區黨群“同心圓”
“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我深刻感受到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水平的顯著提升。”淮安生態文旅區富城路辦事處濱河社區黨委書記、主任袁彪感嘆道,身為社區負責人,這幾年,他看到社區居民由少變多、由陌生到熟悉,社區凝聚力、居民幸福感持續增強。
作為典型的“村改居”社區,起初,濱河社區的居民自治意識并不強,四個村的村民互不相識。如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新格局?濱河社區打開了新思路:聚焦黨建引領,聚合各方力量,在拱辰佳苑小區試點成立“紅色業委會”,就是將黨組織建到小區里,由社區黨委統一指導,社區、物業等多方協作,這種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小區“卡脖子”難題。
濱河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轄區120余名黨員干部主動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等,社區環境面貌在黨員干部和居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變得愈加美麗,群眾幸福指數、獲得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袁彪表示,作為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他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居民服務工作,聽民聲、解民憂,讓“紅色物業”服務民生的優勢更加凸顯,傾力畫好社區黨群“同心圓”。
融媒體記者 楊尚 楊丹丹 李蓉 黃秋怡 陳帥 劉夢 王妍妍
通訊員 汪彥 王德旭 夏美娟
Copyright(C) 1998-2022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