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新傳媒
首頁 > 新聞中心 > 無錫新聞 > 正文

非凡十年|砥礪奮進十載 創新動能澎湃無錫標準提升城市高質量發展核心力

2022

10/14

09:56

來源

無錫日報

分享

  太湖潮涌,江南風來;奮楫者先,勇為者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錫標準化工作緊緊圍繞各級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部署,不斷磨礪省內唯一“國家技術標準試點城市”外延內涵,充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大幅提升標準化綜合能力,服務地方大局,助力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耀眼奪目的答卷:全市主導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68項,承擔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2個,國際標準工作組(WG)9個;主導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和省級地方標準2386項,發布市級地方標準34項;承擔國內各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和工作組74個,建成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18個、省級各類標準化試點97個,建成或籌建國家和省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4個;獲得國家標準創新貢獻獎12項、江蘇省標準創新貢獻獎6項。

  大格局、寬視野、高質量,這是無錫標準一以貫之的自我要求,也是十年來改革攻堅、破浪前行的最強底氣。

  雄心不已 “標準化+國際”碩果累累

  這十年,無錫秉持“搶占國際標準制高點”的雄心壯志,以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契機,加快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助力“國貨國技”站穩國際潮頭,取得積極進展,僅2020年至今就新增主導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24項,數量全省第一,其中主導比例超過75%。江陰更是以承擔3個國際標準化專業技術組織和主導制、修訂21項國際標準的強勁實力,長期位居國內縣級市前列,展現了無錫在國際標準領域驚人的創造力。

  江蘇陽光集團自從成為全國首家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紡織品委員會(ISO/TC38)國際秘書處的企業以來,主導和參與制修訂7項國際標準,并積極運作協調,助推我國在ISO/TC38中擔任主席、秘書、召集人、項目負責人,注冊專家數量由2個猛增至40個以上。

  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鋼絲繩技術委員會(ISO/TC 105)的秘書處,目前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60%。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6項,《橋梁纜索用熱鍍鋅及鋅鋁合金鍍層高強度鋼絲》和《懸索橋主纜預制平行鋼絲索股》2項國際標準為破解技術貿易壁壘提供了實踐有效的標準方案。

  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是ISO/TC282/SC4(工業水回分委員會)秘書處和ISO/TC224/WG15(智慧水務工作組)召集人,也是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水環境技術與裝備)籌建單位,主導制定《工業廢水分類》等5項國際標準,標準應用于美國、新加坡等41個國家。

  初心不改 “標準化+實業”持續發展

  這十年,無錫堅持“實業興邦”發展思路,咬定實體經濟這個根本,抓牢產業基本盤,不忘初心,因時施策,全力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同頻共振,通過標準升級帶動實體經濟持續繁榮發展。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作為全國道路交通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主導制修訂國家標準33項、行業標準175項,助推無錫成為國內第一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是全國潛水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發布潛水器相關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8項、行業標準3項,為無錫建成全球深海技術科學領域重大科研成果策源地打下堅實基礎。

  江陰市人人達科技有限公司起草《橡膠地磚》《橡膠植草磚》和《塑膠排水蓋板》等行業標準,并將產品推向印度、澳大利亞等海外市場。

  凱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柴油機SCR尾氣后處理工作組組長單位,通過牽頭和參與制定19項行業標準,獲得187項專利,奠定了后處理行業“領導者”地位。

  恒心不輟 “標準化+數字”亮點紛呈

  這十年,無錫深入實施“標準化+數字經濟”專項行動,堅定不移圍繞物聯網、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等優勢行業開展標準布局,拉動數字經濟不斷前行。僅數字經濟領域,全市主導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8項,國家、行業和省級地方標準33項。軟件信息技術、信息消費和物聯網3個省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紛紛落戶無錫。

  無錫市物聯網研究院作為國際SC41物聯網分技術委員會WG4召集人,于2018年發布的《物聯網參考體系結構》國際標準成為物聯網的架構標準基礎。2021年連續發布3項國際標準,其中2項為細分領域的全球首發。

  中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連續主導和參與了《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智慧交通之城市停車場分配指南》等4項國際標準和多項國家標準。相關應用成果同時被國際電信組織(ITU)與國際電工組織(IEC)收錄為推薦案例。

  2019年我市首個地方標準《無錫市智能制造水平評價規范》正式發布,全市先后有3家企業入選國家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數量列全國第一。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和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共同入選獲批籌建的全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充分展示了我市在智能制造標準化領域的集團優勢。

  匠心獨具 “標準化+創新”屢創佳績

  這十年,每一位無錫標準人孜孜追求“匠工蘊道”,積極探索標準引領產業發展新模式,及時將先進適用的科技創新成果融入標準,以創新平臺和創新激勵為抓手,不斷提升標準技術水平。

  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金屬線材制品國際標準化)成為全國首批獲準籌建、省內首個獲批成立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獲評市政府設立的最高綜合性獎項“無錫市騰飛獎”。

  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籌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水環境技術與裝備)期間建立國內首個水環境專業標準庫,相關成果獲2021年ISO卓越貢獻獎和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21年),同步入圍2022年國家和省級標準創新貢獻獎。

  江蘇陽光集團和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相繼獲批籌建省級紡織和特殊鋼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構建了層次分明、源源不斷的創新基地發展梯隊,數量省內領先。

  無錫格邁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牽頭制定了《絕熱材料制品-羊毛氈和板材-規范》(ISO 17749:2018)國際標準,該標準從首次立項投票到正式發布歷時7年,是我國牽頭制定的第一個建材產品國際標準,獲評首屆江蘇省標準創新貢獻獎。

  民心所向 “標準化+民生”精準有效

  這十年,無錫緊扣“微幸福”民生工程,實現在標準化中“解決訴求痛點,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幸福指數”。2018年以來全市制定的市級地方標準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類有28個,占已發布總數的82%,充分彰顯了標準化在民生保障領域發揮著重要基礎作用。

  無錫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始終堅持“標準引領經辦”理念,牽頭制定《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2項國家標準,獲批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范單位。

  宜興市社會福利中心創立“二人核藥”“三桶分離”“四人巡視”“五個不能”和“五人督查”的“2345工作法”,獲批省民政標準化示范單位。

  無錫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的“暢行暢心”運營服務、無錫靈山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的“靈山模式”也都是民生標準化的生動詮釋,實現了良好社會效益。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無錫牽頭制定了疫情防控相關省級地方標準13項、市級地方標準5項。2022年4月和5月相繼發布的“核酸小屋”和“電子哨兵”兩個地方標準,均為全國首創。

  悉心扶持 “標準化+政策”支撐有力

  這十年,無錫先后多次出臺推進技術標準戰略的實施意見,不斷加大政策和資金的引導扶持,精準釋放政策紅利。在2006年和2015年相關實施意見的基礎上,2021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支持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意見》,將市級技術標準各檔次資助金額標準由50萬元、30萬元、10萬元分別提升至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并配套出臺《申報指南》,“加量加急”把資助款發放到企業手中。省級層面,助推優秀的標準化項目申領質量強省獎補(標準化獎勵)專項資金;區縣級層面,推動各地根據實際出臺標準資助扶持政策。目前全市8個板塊均已將標準納入政策獎補范圍。

  我市即將出臺的《無錫市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確定到2025年的量化指標,并在此基礎上描繪到2035年將形成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無錫標準化工作格局,在關鍵領域形成支撐地方重大戰略實施與布局的高質量標準供給,加速創新標準化資源及標準化服務供給,為“無錫標準”繼續保持國際有名、全國前列、省內領先的地位奠定理論和政策基礎。

Copyright(C) 1998-2022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pre id="l0w69"><del id="l0w69"><menu id="l0w69"></menu></del></pre>

  • <span id="l0w69"></span>
    <table id="l0w69"><ruby id="l0w69"></ruby></table>

  • <p id="l0w69"></p>

    <table id="l0w69"></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