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新傳媒
首頁 > 太湖潮 > 太湖e評 > 正文

勿忘“九一八”,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2022

09/18

06:54

來源

無錫新傳媒

分享

  “九一八”,一個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一個深刻在中華民族時間柱上永不會磨滅的數字。每逢這一天,當尖利的防空警報劃破長空,嘹亮的歷史回音與清晰的現實靜默相互交匯,提醒著每個中華兒女鐫刻在靈魂深處的集體傷痛。

  歷史不能忘卻,記憶永不褪色。1931年9月18日,侵華日軍蓄意策劃“柳條湖事件”,炮轟中國軍隊北大營,悍然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這片曾經廣袤無垠、高粱遍野的黑土地,被日軍打開了山河破碎、血流成河的“地獄之門”。“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占火藥庫,后占北大營,殺人放火真是兇......”那民間傳唱的歌謠,道不盡東北父老鄉親的悲慘遭遇。“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那人群中齊唱的《松花江上》,唱不盡國破家亡的血淚之殤。14年抗日戰爭,3500萬同胞傷亡,930余座城市被占,4200萬人無家可歸.....那些鮮血淋漓的數字、罄竹難書的罪行,我們不能忘、也不敢忘!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14年山河不屈,14年浴血奮戰,英雄人民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以前仆后繼赴國難,鑄就了中華民族的鋼鐵脊梁,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楊靖宇以草根、樹皮和棉絮充饑,孤身一人與600多名日本追兵周旋5晝夜;趙一曼被捕后英勇就義,留下信件“用為國犧牲的實行來教育兒子”;狼牙山五壯士在打光最后一粒子彈、扔出最后一顆手榴彈后寧死不屈,縱身跳下懸崖;彭雪楓、左權、趙尚志 ......那些為了民族興亡而英勇犧牲、奉獻一切的英烈忠魂,他們的熱血灑滿中華大地,他們的精神化作了夜空中的璀璨星火,時刻指引著我們前進,映照著民族復興的征程。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不朽。從平型關前、狼牙山上,到青紗帳里、蘆葦蕩間,滾滾歷史洪流中的愛國主義壯歌,早已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超越時空讓如今的我們依舊為之感動與震撼。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中華大地滄桑巨變、換了人間 。邁進新時代,不管是戰洪水、抗地震、防疫情,還是化危機、應變局、開新局,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總能帶領中國人民在上下求索的追尋中、在披荊斬棘的跋涉中、在大風大浪的考驗中,攻堅克難,開拓進取,贏得勝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靠的就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今昔對比,百感交集;銘記歷史,保持清醒;不忘屈辱,乘勝追擊。今天,我們正闊步行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但站在偉大的歷史節點,我們該比任何時候都清醒地捫心自問,經過了91年,我們是否已經足以應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該以怎樣的精神狀態面對未來?唯有把傷痛化為前行的力量,把精神財富轉化為奮斗動力,才能跨越苦難,擁抱光明的未來。

  硝煙散盡,滄海桑田。今天,全國多地鳴響警報,在這個沉痛的日子里,在久久的鳴響中,勿忘“九一八”,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宜聲)

Copyright(C) 1998-2022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pre id="l0w69"><del id="l0w69"><menu id="l0w69"></menu></del></pre>

  • <span id="l0w69"></span>
    <table id="l0w69"><ruby id="l0w69"></ruby></table>

  • <p id="l0w69"></p>

    <table id="l0w69"></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