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新傳媒
首頁 > 太湖潮 > 太湖e評 > 正文

文藝振興燭照民族復興之路

2022

09/16

10:23

來源

無錫新傳媒

分享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推動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廣大人民群眾從不缺少欣賞美的“眼睛”,渴望的是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接地氣”又能給予人啟迪和美的感受的優秀文藝作品。近年來,喜見一大批現實題材優秀影視劇作品膾炙人口,流量與口碑齊飛。江蘇作家周梅森的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拍攝過程歷經曲折,播出后卻口碑炸裂,被街頭巷尾無數觀眾熱議不歇;茅盾文學獎作品小說《人世間》改編電視劇大火,通過小人物的家庭經歷折射大時代的滄桑巨變;電視劇《山海情》聚焦東西協作脫貧攻堅題材,眾多明星拋棄了以往光鮮靚麗的熒幕形象,憑借故事和演技征服了眾多觀眾。創作“人民的文藝”,回應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主旋律優秀文藝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創作者深刻地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思想,不拘泥于圖解主流思想和價值觀的窠臼,而是以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還原了人民群眾生活中鮮活的人和事,并且從藝術的角度加以凝練和升華,才激發了觀眾的廣泛認同和共鳴,產生了感染和提振人心的魅力和力量。

  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化文化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文化惠民構建起了更加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了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綜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館免費開放;文旅深度融合,歷史文化類景區十年內增加了一倍多,達到4111個,延安、蘭考、紅旗渠等紅色旅游已然成為傳承紅色基因、接受紅色精神洗禮的實境課堂;中國文聯組織優秀文藝工作者積極開展“到人民中去”“送歡樂下基層”等志愿服務活動,讓文藝之光照亮基層生活。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至今在中華大地上留存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地理的遺址。正定古城至今屹立北方,無聲講述著當年的故事;“世遺城市”泉州的開元塔見證宋元時期以來的繁華與滄桑;廈門鼓浪嶼上的老洋房別墅群堪稱萬國博物館,目睹了近現代中國的潮起潮落。2022年7月,國家版本館在全國多地落成,文化種子“藏之名山、傳之后世”,以史鑒今、啟迪后人。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共同繪就盛世文化圖景,賡續中華文脈,望見中華文明的根與魂。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自從嘉興南湖紅船起航,紅星照耀中國,新時代的中國之所以不同以往,是因為開創了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文化氣度。百年以來,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創造了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奔赴民族復興的偉大征途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引領,呼喚新時代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力量迸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堅持推進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向世界展示一個可親可愛的中國,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文化春風化雨,成風化人,社會主義新文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用文化之火燭照民族復興之路。(季郡)

Copyright(C) 1998-2022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pre id="l0w69"><del id="l0w69"><menu id="l0w69"></menu></del></pre>

  • <span id="l0w69"></span>
    <table id="l0w69"><ruby id="l0w69"></ruby></table>

  • <p id="l0w69"></p>

    <table id="l0w69"></table>